江门市海洋经济信息服务与发布平台
新闻详情

广东江门:向海发展,蓝色崛起!

        向海发展、蓝色崛起,是广东省江门市近年来反复提起的发展命题。作为珠三角城市中大陆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腹地纵深最广的沿海城市,江门市发展海洋经济的禀赋非常优越。

        如何将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江门市正加速破题:目前,广海湾片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支持银湖湾滨海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出台,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正高位推进;同时,围绕用好海洋资源,江门市正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挥江海联运优势,打响滨海旅游品牌……

        展望“十四五”,江门市将努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级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粤港澳最佳滨海休闲旅游胜地、国际海岛旅游集聚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蓝色粮仓。同时,将积极建设海工装备测试基地和试验场,创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工程职业教育基地和创新平台,开展海洋牧场试点工作,探索蓝色碳汇,力争将江门市建设成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借着国家“双区”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广东建设海洋强省的东风,江门市将全力开启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

机遇:搭建重大平台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极点

        江门,位于珠江西岸,人口近500万,陆海总面积达14393平方公里,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

        筑梦深蓝,基础设施须先行,在广阔的黄茅海上,轰鸣的机器声不绝于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的“主动脉”,黄茅海跨海通道实现钢栈桥全线贯通,比原计划时间提前了近两个月,为主体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全长约31公里,其中江门段23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构筑起港澳地区连通珠海、直达江门、辐射粤西乃至大西南地区的主要高速通道,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加快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项目落地后,将强化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和珠海横琴自贸区的联动发展,更好地整合沿线土地、港口、高速等基础设施资源,推进综合开发利用。

        此外,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已建成运营;深中通道中开高速江门段已经试通车;深茂铁路深江段、珠江肇高铁江肇段、银洲湖高速,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江门港广海湾深水港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也正在抓紧建设。银洲湖和广海湾沿岸港口群已建成生产经营性泊位226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个,为江门海洋经济发展拉开框架。

        根据广东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打造珠江西岸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工作部署,江门市主动对接珠海、中山两市,协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以下简称“集聚区”)规划建设,邀请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编制形成了集聚区规划以及5个专题研究报告的初步成果。

        目前,集聚区已列入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事项和省大湾区办工作要点,将被重点打造为大湾区创新走廊重要产业承载区、高水平区域协同发展新样板,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新极点。

        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东南部的银湖湾滨海新区是集聚区建设的一块主阵地。“这里距江门城区约35公里。水路至香港86海里、澳门47海里,距港珠澳大桥珠海落脚点62公里。”江门市银湖湾滨海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沃全介绍,银湖湾滨海新区主要包括1个核心区和3个园区发展平台,其中核心区为银湖湾的围垦区和崖门镇崖南社区,控制面积约65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约19平方公里;3个园区包括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和沙堆金门工业园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2019年9月,银湖湾滨海新区筹备工作组进驻;同年12月,首批八项工程启动建设,总投资约168亿元;2020年3月,银湖湾滨海新区管委会成立,同年9月江门市出台了关于支持银湖湾滨海新区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自此,银湖湾滨海新区边规划、边招商、边建设,以一往无前的姿态,跑出了“蓝色崛起”的江门速度。

        目前,该片区引进的重点项目正有序推进建设:碧海银湖项目一期已建成4.5万平方米,红树林滨海公园一期已经完成建设,新澳重大装备创意创业园、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华立海洋学院)正全面动工建设。同时,银湖湾滨海新区连接江门主城区的江门大道南东线左幅已经通车,南西线梅冈立交、中开高速双水至凤山互通段已试通车;银洲湖高速全线工程启动征地前期工作,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已动工,内联外通交通格局初步形成。

        与银湖湾遥相呼应的另一块主阵地,是涵盖台山市整个沿海区域的广海湾片区。广海湾经济开发区是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经国家发改委审核认定的省级开发区,是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核心区组成部分,目前,该片区初步构筑起以临海电力、滨海旅游、海洋渔业为主导的海洋产业体系。

        江门市委第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对广海湾片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开发合作新模式,加快形成“一核两带三区”产业布局,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重大石化产业项目落户,加快百里观海长廊等高端滨海旅游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川岛“海丝申遗”工作,打响江门滨海旅游品牌。